《情系翰墨甘为奴 直造古人不染俗》——书法家纪增军
1949年秋,全国解放的时候,纪增军6岁,已经就着一管秃笔,在庭院的青砖上蘸水临完赵孟頫的《大成殿记》了。这个纪晓岚的九代世孙,注定和中华传统书法艺术,结下了缘。
纪老家传有一箱古字帖,加上60年中收集临摹过的,差不多把1800年中的书法名帖临了个遍,纪老几乎成了书法活字典。而纪老的书法创作之路,崎岖不已。纪老书法三创三废,70年代,南大毕业后的纪老受大字报和墙报字体影响,风格过于工整拘谨,终弃而重临古帖;80年代,受现代书法浊流影响,风格张扬跋扈,又最后弃如糟粕;90年代,发现自己书风中缺少对文学的诠释,纪老又开始潜心研究书法和文学艺术的关系。这数十年,数万作品都焚于一炬,纪老家的煤炉,几乎每天都享受一顿书法大餐。
纪老的书法,字体清新俊逸,舒畅遒劲,这是结合众家所长而成,也符合了中国文字发展的趋势,简洁而不简单;章法明朗,用墨轻重缓急、运笔提顿抑扬,展现出特有的韵律感,这是根据选用文章题材的内容变化的。纪老说:书法,应该顺应文字进化的大潮流,应该融合文学意境,脱离了这两点,书法只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线条。
纪老的书法观,不是个人的性情张扬,而是大众的审美取向。纪老认为书法的高雅,应该是健康的、愉悦的、抒情的、唯美的,这兴许和当前艺术潮流追求小众化相悖,面对非议,纪老却依然沉醉在浩瀚的传统书法之中,坦然一笑。
一生辛劳岁月忙,世事如棋历沧桑;莫嫌老圃秋容淡,且看黄花晚节香。这首纪老撰写的《生平吟》表明了他的心志。仿佛又看见了一位长者在对后生谆谆教导: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.....
|